销售热线:
0519-86260808
EN
首页
产品
微系列
锐系列
明系列
MS系列
创新
应用
服务
米谱
关于米谱
专利陈列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首页
产品
创新
应用
服务
米谱
EN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微系列
锐系列
明系列
MICRO SERIES
微系列
MICRO SERIES
“微”系列微流成像仪W-3000
粒度粒形分析技术可实现对颗粒物进行整体形态学评价,形态成像技术是目前颗粒物性表征中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 拥有自动、快速、全面的颗粒评价系统,可解决材料颗粒形态、大小稳定性在整个开发和制造过程的表征难题,可为过程控制和优化提供快速识别工艺偏差的检测手段。传统的液体颗粒计数测试仪器,仅可获得颗粒个数的基本信息,无法获取颗粒图像,且测试下限仅能达到1μm左右,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升,短时间内对大量的颗粒图像进行处理成为了可能。 W-3000采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对液体里的颗粒进行高分辨成像,可获得测试液体内全部的颗粒图像,既实现了从300nm到1000μm颗粒的形态学的测试分析,且实现了颗粒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 产品特点采用变倍远心镜头,轻松实现300nm-1000μm颗粒成像采用蓝色脉冲光,可有效避免运动虚影软件自动识别镜片上的粘附颗粒,避免重复计数三种进样方式:注射器、进样管、移液枪高精度注射泵,实现精确流体计量局部透明颗粒自动
技术:微流成像
测试范围:0.3-1000μm
镜头:自动变倍远心镜头
光源:450nm蓝色脉冲光
查看详情
cooperative client
合作客户
cooperative client
SHARP SERIES
锐系列
SHARP SERIES
“锐”系列粒度粒形仪R-2000
R-2000是一款将自动成像技术和样品分散完美结合的产品,单色面光源结合线阵CCD的高锐度成像,不但可以获得颗粒的全面的尺寸及形貌信息:每个颗粒都“真实可见”,而且可以获得颗粒的整体统计学信息,包括粒度、粒形分布,不同参数的箱型图、散点图等。R-2000提供从10μm到5cm的全范围粒度粒形解决方案,适用于自然矿物颗粒,粉体造粒,纤维,平面型材料孔径等分析,基于静态图像分析方法可在短短几分钟内对成千上万个颗粒进行统计,无论从测试精确度、功能完善性,还是操作的便捷性,都远超传统的筛分法以及显微观察法。 产品特点:更大分散面,分散面尺寸达22cm*30cm,能分散更多的样品创新的真空分散器,可分散微米级颗粒线阵CCD单透镜技术,无需切换镜头,即可覆盖10-50000μm的测试范围试过程完全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样品全检测,不漏过任何一个“大颗粒”单张成像可达25000*25000的超高分辨率,微毫必现高达30余种粒度粒形参数,可实现多种过滤
测试技术:静态图像分析
分散技术:干法真空分散
测试范围:10μm-5cm
光源:白色面光源
查看详情
“锐”系列粒度粒形仪R-3000
R-3000是一款极具创新意义的粒度粒形仪,采用静态图像分析的测试方法,将先进的视觉技术(无像差远心镜头及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成就了高分辨率的颗粒图像)与专利的真空分散技术有机结合,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数以万计0.3-3000μm的颗粒进行成像分析,确定颗粒的粒径大小以及形状信息,相较于传统的激光粒度仪、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具有良好的优势,适用于各种干法粉体的粒度粒形分析。 产品特点创新的真空分散技术,实现小至亚微米级样品的良好分散采用像方远心自动变倍镜头,无需转换镜头,即可实现不同倍率成像的切换静态颗粒图像分析,颗粒取向一致,测试结果更精确分散面测试路径自动规划,避免颗粒的复拍超高的成像分辨率,实现了亚微米级别颗粒的测试,下限可达0.3μm高达30余种粒度粒形参数,可实现多种过滤设置,可对颗粒进行快速分类所有颗粒自动保存,可选择性导出特定颗粒多种数据统计形式:柱状图、曲线图、箱型图、散点图等,可对同类型参数进行横向对比,亦可对不同类型的参数进行关联分析测试样品
测试技术:静态图像分析
分散技术:干法真空分散
测试范围:0.3-3000μm
光源:450nm蓝色脉冲光
查看详情
cooperative client
合作客户
cooperative client
明系列
“明系列”结晶粒度粒形仪B2000
在线式颗粒成像是一种实时反馈溶液中颗粒物粒度、粒形、浓度变化的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单色脉冲透射光、远心镜头、以及工业CMOS相机精巧配合,对溶液中运动的颗粒进行实时高清成像,并采用多线程处理技术瞬时处理大量图像数据,以获得低延迟的颗粒物的尺寸、形貌、计数三个维度的大量信息,既可为生产过程提供监控参数,便于及时调整生产的各项工况,同时也可为动力学研究提供早期的检测诊断的事实依据。在线式颗粒成像测试系统OPIS效果图该仪器还搭载了米谱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PIXTREME2.0,记录每一个聚焦良好的颗粒,并提供粒度、粒形总计三十余参数,短时间内对数以百万计的颗粒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颗粒物尺寸及形貌之间关联信息,同时可对不同的粒径统计值(例如D10、D50、D90)进行实时监控,展现颗粒大小及形貌的变化趋势。明系列探头大多安装在反应釜和反应罐中。探头的所有光学组件,包括:相机、光源都可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参数的设定,以确保不同的体系可获得高清的颗粒图像,采用哈氏合金、蓝
测试技术:在线显微成像
测试范围:1-2000μm
光源:450nm脉冲蓝光
材料:采用合金材料,适用酸碱、有机溶液体系
查看详情
MS series
MS系列
MS series
“MS系列”磁性异物分选仪MS-1000
锂电正负极材料、导电剂以及电解液在生产过程中,因加工、存储、运输、包装等环节上机械设备磨损以及原材料控制不力引入磁性物质,这些磁性物质在锂电池的危害巨大,当材料中出现磁性异物(Fe、Cr、Ni、Zn等单质或合金或氧化物)时,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主要分为物理短路和化学短路。物理短路:正极材料中尺寸较大的金属颗粒可直接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间短路,在锂电生产过程中可以检测出来。化学短路:正极材料在制备成电池后,充电阶段时,当电压达到这些异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时,就会在正极氧化,再在负极进行还原、金属析出,不停地沉积并积累,当负极的金属单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尖锐的金属棱角便会刺穿隔膜,发生微短路,产生自放电。刺穿隔膜后,引起的自放电速度加快。电解质在这个过程逐渐产生释放HF,它将氧化单质金属而形成稳定的MF,甚至形成MF·3H₂O,由于其电子导电差,最后形成一种凸起的、直接接触正负极SEI膜。最终可能引起电池燃烧、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此类异常电池需要经历多次循环充放电后才能被发
适用浓度范围:10-5000μg/kg
样品测试量:≤200g
磁性异物分离速度:10L/min
适用范围:ICP、电镜能谱、清洁度测试仪
查看详情